8月以后,是新电工“集训期”,更是风险凸显的“危机期”。

过去的几年里,关于新员工安全问题的事故事件不绝于耳,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反思和防范。

先是听闻2012年8月,某发电有限公司在进行6kV开关操作过程中,检修人员在未拆除短路线情况下就将开关送至试验位置,运行人员未做检查就将开关送至热备用位置,导致机组停运和电弧灼伤,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

其次又见新员工触电的资料:2016年8月,某发电公司电气技术员在机组6kV 备用开关对新职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时,因误碰电气设备造成开关爆炸,致使现场人员电弧烧伤,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最后,一名年轻大学生不幸遭遇电击身亡的消息让电力江湖久久不能平静:2017年8月,某变电站电气检修人员在进行主变停电检修(定检预试)工作(勘察现场)时,在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引流铜排带电的情况下,运行新员工违规解锁打开避雷器背面柜门,误将头探入打开的避雷器柜内查看,因头部与带电的避雷器引流铜排安全距离不足(小于0.35米),发生触电。

而查询近年资料,新员工单人值班、单人巡检、单人操作等出问题,新员工违规“拉合接地开关,擅自改变调度管辖设备状态”等等事件频频见于报端,让电力新员工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反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员工的人身安全再次为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敲响警钟!

电力新员工是电力传承的根基,而一群鲜活生命的不幸遇难,匆匆离去令人痛心。而由此带来的创痛,除了长久袭扰他们家人之外,也给我们的电力安全工作书写出大大的血色问号:我们该怎样呵护和培养这些“电力新职工”?

有人说,每次事故事件的背后都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者“安全意识淡薄”,“不作死便不会死”,甚至是亡者“咎由自取”。但是,“安全意识淡薄”、“作死”、违规违章突出等等难道真是新员工漠视生命,真是“咎由自取”?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在人员流动频发、缺兵少将的情况下,部分新电工往往“火速上岗”,“三级安全教育”似乎更多的满足于签字、签字、再签字,所谓的痕迹管理,所谓的保护自己,所谓的交差了事,至于实质性的培训效果又又几人关心?

笔者亲身经历,部分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培训可以说简单粗暴:做一份千篇一律的《安规》试卷,看一份一模一样的“标准PPT”,看一遍形形色色的警示视频,念一份令人昏昏欲睡的“标准安全承诺书”……看似高大上的培训,有时不过是应付了事的形式主义。流水化、僵硬式的机器加工模式一般的教育培训,形式简单粗暴,往往把把一些必须的环节省去了,把一些必要的关心关爱忽略了,这种“速成文化”真的害人害己。试想,一次《安规》考试、一份PPT、一遍视频就能完成安全教育培训,一次标准培训、一个模子就能塑造一名合格的电工的话,那还要培训机构做什么,还要“师徒协议”做什么?

其效果也是有限的。要知道,花与花似乎相似,人与人怎么可能相同。人人都是唯一,都不可能复制。处于过渡期的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持续、不认真是事故事件频发的关键原因。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对新电工来说电气运行、检修、电力安全等教育,单次再有声色的安全教育,古人讲究“因材施教”,电力新员工何尝不是?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一切僵化、死板的模式都须改正,多一些创新的培训方式、丰富的培训内容未常不可。最重要的应是始终站在新员工的角度,让危险点分析、风险辨识、风险防范、技术培训、岗位练兵等“规定动作”常态化、规范化,让培训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久久为功、接续长期地开展才有更好的效果,才能更入脑入心,才会有效果。

 对于新员工培训,各位同行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