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充电终期判定
充电终期的判定决定了充电的持续时间,充电终期的判定与充电质量密切相关,充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池容量的保持值以及电池的使用年限,防酸隔爆型或消氢型或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终期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判定:
(1) 每个电池的充电末期电池电压稳定在最高值或充电电流稳定在最低值,并保持2h以上不变。
(2) 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在规定环境下达到规定值,固定型为1.200~1.210 (25℃),阀控型为1.240 (120℃) ~1.300 (25℃),且在充电末期保持2h不再上升,每个电池间电解液相对密度差不大于0.005。
(3) 防酸隔爆或消氢型电池极板上均匀发气,电流冒气剧烈。
(4) 防酸隔爆或消氢型电池正极板为深褐色,负极板为浅灰色。
(5) 充入的电量约为前次放出电量的1.2~1.4倍。
对于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无法采用观察相对密度、冒气、颜色等物理现象的方法判定,只能采用端电压或充电电流、充电电量等电气量的变化来判定。
在实际运行中,通常采用二阶段充电电流恒电压充电法,充电终期判定是以第二阶段恒压充电的持续时间来判定,但由于担心充电不足,往往把充电时间整定过长,从而造成过充,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单纯用恒压充电的持续时间来判定充电终期是不适宜的。
2. 均衡充电转入浮充电的判定
(1)定电流充电法:不论是一阶段还是二阶段定电流充电法,电池的端电压都将随着两极活性物质转化而逐渐上升,直至两极活性物质全部转化,电池的端电压方趋稳定。所以,当端电压上升至最高值后且连续2h不变,即可终止充电。
(2) 定电流恒电压充电法:定电流恒电压二阶段充电,采用这种方法,第二阶段是在恒压下进行充电的,显然不能再以电池的端电压连续几小时不变来确定电池充电终期。
不同深度放电,不同充电方式,充电时间差异甚大,由于电力系统中,蓄电池的事故放电深度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所以,采用两阶段定电流恒电压充电方法时,正确衡量充电时间的判据应以充电电流的变化来进行。充电过程的本质应是电池两极板活性物质的转化过程,充电终了,也就是极板活性物质全部转化。而随着两极活性物质的转化,充电电流也逐渐减少,理论上当两极的活性物质全部转化时充电电流即为零。但是,由于电池两极板上存在自放电现象,充电电流不可能为零,而是达到一个较低的极限后趋于稳定,充电终止的判据是充电电流。因此,当充电电流达到最低值且连续2h不变,即可终止充电。此充电电流值实际上就是浮充电流值。
所以,采用充电电流降至最小值且稳定2h不变作为均充转浮充的判据是最确切的方法。近几年来,由于微机型充电整流器的发展,用这种方法,进行充电转换,已经得到应用和推广。
还有计算机型充电整流器,通过编程模拟了很多放电工况时的充电特性曲线,然后根据实际放电工况来选择临近充电特性曲线,比定时转换确切,且简单实用但设备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