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 (针、线、网、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防雷装置。

1. 接闪器

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具体制作要求如下: 针长1m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 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

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6mm; 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mm。

烟囱顶上的针采用圆钢时,直径不应小于20mm; 采用钢管时,直径不应小于40mm。

避雷网和避雷带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制作要求如下:

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2mm×4mm。

对于烟囱顶上的避雷环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4mm,但应优先考虑使用圆钢。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制作。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均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

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涂漆处理,但利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除外。在腐蚀性较强的环境,接闪器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2. 引下线

明装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2mm×4mm。装在烟囱上的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25mm×4m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 当建筑艺术有要求时,也可暗敷,但其直径或截面应加大一级。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 (如钢柱、消防梯等) 可作为引下线,但其所有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1.8m处设置断接卡。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加保护措施。

当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物作引下线 (如混凝土内的钢筋、钢柱等),且同时采用基础作接地体时,对被利用作引下线的钢筋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置供测量、当需要时又可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接地采用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不小于0.3m处设置接地体的连接板。当采用人工接地体时,应设置断接卡,其上端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3. 接地装置

垂直埋设的接地体一般采用角钢、钢管、圆钢等,水平埋设的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圆钢等。

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4mm; 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 采用角钢时,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采用钢管时,其壁厚不应小于3.5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用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埋设接地体截面相同。

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2.5m。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效应,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一般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

接地体的埋深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高温影响 (如烟道、砖窑等) 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为了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采用以下措 施:

(1) 换土。

(2)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 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m。 式中ρ为埋设外引线处的土壤电阻率,单位为Ω·m(土壤电阻率见表11-2)。

(3) 接地体埋入低电阻率的较深土壤中。

(4) 采用降阻剂。

为降低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出入口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否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 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

(2) 水平接地体局部敷以绝缘物 (如50~80mm厚的沥青层)。

(3) 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mm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同时,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