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9 防电磁场安全技术
项 目 | 说 明 |
电磁辐
射的概念 |
当交流电通过电路时,其周围可产生频率变化相同的电磁场,这
种可变化场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电磁波可不依靠任何传输线而 在空间传播,此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当振动频率在 300MHz以下,人体处于感应场区,感应场区作用范围是波长的1/6。 此区内的电磁能量呈储存状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为场能 (电磁能) 的作用 当高频振动频率在300MHz以上时,人体则处于辐射场内,该区电 磁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人体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影响。 通常,把频率大于300M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以功率密度 (mV/ cm2或μW/cm2)来衡量其辐射作用强弱。微波的辐射场区分为辐射 近场区和远场区。辐射近场区位于电抗性近场区 (感应区) 与远场 区之间。一般工业上的微波加热炉、微波理疗机和试验条件下的微 波振动设备等的操作人员,均在辐射近场区工作 (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昏、 头痛、乏力、记忆减退、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心悸、清瘦和脱 发等现象。接触微波者除神经衰弱症状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外, 往往还伴有其他方面的变化,如常见的有脑电图慢波显著增加。但 脱离接触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 (2)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为手足多汗、头晕等 (3)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或过慢、窦性心律不齐、出现房性及 室性期外收缩。此外,还可有传导阻滞,低血压及高血压倾向 (4)周围血像。微波可使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 (5) 高频电磁场不影响人的视力,但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人员, 可发现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混浊。慢性职业性微波辐射可促使晶状 体老化 |
电磁场
防护措施 |
为了限制电磁场的危害,通常采用三大类防护措施,即屏蔽发生
源、控制与发生源间的距离以及个人防护。这些措施中,屏蔽发生 源是主要环节。此外,还可改善高频设备的工艺结构和高频设备的 配置,以降低现场的电磁场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