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网测量的基本原理

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短路时,巨大的短路电流经接地网入地过程中会引起地网的电位升高,地网电位升高往往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有时甚至导致系统二次设备的损坏,从而导致系统事故的扩大。

 

通常,把地网电位升高值U与经地网入地电流值I的比值称为地网的接地电阻(或接地阻抗),接地电阻是考核地网状况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为了测量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须在距地网比较远的地方设置一个电流极C(应按规程要求),使试验电流由地网入地,经电流极返回,此时地网与电流极之间必有一个区域是“零电位”(请参考相关理论)。“零电位点”与接地网之间的电位差U与试验电流I的大小有关,但U/I是确定不变的,它反映了地网的特性。不过,此处的U/I与规程所定义的“地网接地电阻”有一定的差异,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接地网测试常采用0.618法,即:电压线和电流线平行布置,电压极P与地网中心E的距离是电流极C与E之间距离的61.8%。但值得指出的是,此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地网周围的土壤电阻率均匀一致”。我们在使用0.618法的实践中,应注意土壤率不均匀所导致的测量误差。

 

常用的测试线布置方法还包括:电流线和电压线反方向布置,以及电流线和电压线成一定夹角方式(请参考相关资料),此类布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电压线和电流线之间的互感影响问题不突出,从而避免了互感带来的误差问题。

 

总之,大中型接地网测试要求足够长的电流线和电压线,不仅测试工作的实施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现场条件的限制很可能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包括接线考虑不周所带来的方法误差,以及干扰误差和仪器误差)。因此,在开展大中型地网测试时,必须认真研究被测地网的环境条件,合理设计测试方案,并选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