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系统接地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1.直流系统接地的原因

    (1)人为原因,例如接线有误,或工作人员使用绝缘不良的工具造成直流接地。

    (2)二次回路绝缘材料不合格、老化或绝缘受损引起直流接地。

    (3)二次回路及设备严重污秽、受潮,接线盒、端子箱、机构箱进水造成直流接地。

    (4)异物跌落造成直流接地,例如保护屏或控制屏内金属物掉落,造成与屏外壳搭接。

    2.直流系统接地的现象

    (1)警铃响,“直流接地”信号发出,绝缘监察装置“绝缘降低”等信号发出。

    (2)直流绝缘监察装置测得接地极对地电压较低,另外一极电压较高。

    (3)可能发出其他异常信号。

    3.直流系统接地的处理

    直流系统一点接地并不影响直流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将使不接地极对地电压升高,长期运行易发展形成两点接地,从而引起断路器、保护装置等误动或拒动,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及时处理。

    (1)判断直流接地的极性。直流系统绝缘良好时正极对地、负极对地电压基本相等。若测量正极对地电压为正常时正负极间的电压,而负极对地电压为零,则说明为负极完全接地;若测量负极对地电压为正常时正负极间的电压,而正极对地电压为零,则说明为正极完全接地。如果为不完全接地故障,则绝缘降低的一极对地电压较低(不为零),而另一极对地电压较高。根据当时的运行方式、操作情况、气候影响、施工范围等进行判断,分析可能造成接地的原因。

    (2)若站内二次回路有人工作应立即停止,检查二次接线情况,看是否有接地点。

    (3)二次回路无人工作,可先将直流系统分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系统,缩小查找范围。注意查找接地过程中不能使保护或控制失去直流电源。

    (4)对不重要的直流负荷,例如事故照明、试验电源等,可采用瞬时停电法查找分支馈线有无接地点,即瞬时拉开某一馈线开关,然后又迅速合上,若接地信号瞬时消失,正、负极对地电压恢复正常,则接地故障点就在此范围内。

    (5)对于比较重要的直流负荷,可采用转移负荷法查找接地点。例如将故障所在母线上的较重要的分路,依次转移切换到另一段直流母线上,监视“直流接地”信号是否随之转移,正、负极对地电压是否恢复正常,查出接地点在哪个分路。

    (6)如果接地发生在雨天,且为非金属性接地,则应重点检查各端子箱、就地操作箱、机构箱端子排等是否进水、潮湿。若有雨水,可将其吹干,观察接地现象是否消失。

    (7)如果各馈线支路均未查出接地,则可能是蓄电池、充电装置或母线等接地。

    (8)装有微机接地检测装置的,可用微机接地检测装置查找接地。

    4.处理直流系统接地的注意事项

    (1)查找直流支路中接地点时,一般查找顺序为:先有缺陷的支路,后无缺陷的支路;先有疑问的支路,后无疑问的支路;先户外支路,后户内支路;先有过接地记录的支路,后一般支路;先潮湿、污秽严重的支路,后干燥、清洁的支路;先不重要的支路,后重要的支路。

    (2)查找故障时,应停止二次回路上的所有工作。

    (3)查找直流系统接地时,若将系统分开缩小查找范围,应注意将双回供电的并环支路先解环,才能确定接地点在哪条母线上。

    (4)对断电可能导致误动的回路,在查找时应汇报调度,先做好安全防误动措施再进行查找。

    (5)查找直流接地应尽量避免在高峰负荷时进行。

    (6)防止在查找过程中人为造成短路或另一点接地。

    (7)查找故障时,应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视,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防止误碰直流带电体。

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有?

答:(1)接地分类:由于直流系统网络连接比较复杂,其接地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种种:按接地极性分为正接地和负接地;按接地种类可分为直接接地,亦称金属接地或全接地和间接接地,亦称非金属接地或半接地;按接地的情况可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环路接地和绝缘降低或称片接地。

(2)、正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误跳闸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均接负极电源,故当发生正接地时可能导致断路的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A点和B点同时接地,相当时A、B两点通过大地连起来,中间继电器KM必然动作造成断路器的跳闸。同理,当图中的A点和C点同时接地,和图中的A点、D点同时接地均可能造成断路的跳闸。

(3)、负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的拒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B点、E点同时接地,这B、E点通过地连通后,将中间继电器KM短接,此时如果系统发生事故,保护动作,由于中间继电器KM被短接,KM不动作,断路器不会跳开,产生拒动,使事故越级扩大。从以上分析看出,直流系统如果仅仅是一点接地,对二次回路不会造成事故,如果有两点接地,就可能发生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就动作的实际情况看,当直流系统监测回路发出预告信号报警,显示该系统接地,可以断定,直流系统的接地故障已经造成了断路器可能发生误跳或拒跳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