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开关详解
在三相五线制(丅N一S)的低压供电系统中,为了人身安全都装置有三级保护。特别是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由于这些行的生产现场经常伴有潮湿、高温、现场杂乱、移动式设备和便携带式用电设备多以及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以致电击事故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电路中没有发生人身电击事故、设备漏电、接地故障或者三相对地泄漏电流平衡时,通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矢量和为零,即剩余电流值为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正常运行。
当电路中发生人身电击、设备漏电、接地故障或者三相对地泄漏电流不平衡时,通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零序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矢量和不为零,即剩余电流值不为零,检测环节将采集到该剩余电流信号;信号处理环节对取样检测环节送来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运算处理后,与设定的额定剩余电流值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结果形成一个通断指令;执行机构根据指令信号控制被保护线路中开关的脱扣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就可以动作跳闸,或者使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切断被保护线路的电源,达到保护目的。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类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按电气原理分,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电子式;二类是电磁式。
电子式——零序电流互感器采集到的微弱剩余电流信号要经过电子电路等一系列比较、运算、放大处理,需要用辅助电源。因此,也称“功能与电源电压有关的”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电磁式——零序电流互感器采集到的微弱剩余电流信号经过比较,经单向、双向可控硅或直接推动脱扣器,它采用的是灵敏度高的释放式脱扣器,也可称作“功能与电源电压有关的”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按形式分,可分为三大类:
剩余电流继电器:它需要配接一个主开关,由继电器、主开关、零序互感器三部分组成,也可称作“分体式”。它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6829-199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和JB8756-1998《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继电器》。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它的主体是一个断路器,把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执行机构和试验装置都安装在一个壳架内,也可称作“一体式”。
它有三极(380V)、四级(380/220V),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14048.2-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和标准的附录B。
还有二级(220V)分二种:一种是普通的漏电断路器,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16916.1-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CB)》;另一种是带过电流保护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如DZ47型,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16917.1-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BO)》。
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就是是插头、插座,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20044-2005《电气附件—,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移动式剩余电流动作装置(PRCD)》。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技术参数
额定电流:(A)指的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回路的正常运行时的最大电流,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上,它与电流保护有关。在剩余电流继电器上,是配接的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如:沙洋鼎兴BDJ-I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控制盒的额定电流是400A,是指可以直接配接400V及以下的接触器或断路器,对于大于400A的接触器或断路器,配接BDJ-I剩余电流动作控制盒保护时,应加中间继电器或者交流接触器进行转换,(https://www.dgzj.com/ 电工之家)这是因为BDJ-I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控制盒的控制输出继电器触点额定容量只有5A,而400A以上的接触器或断路器的工作电流较大,直接配接会导致继电器触点烧毛、烧死等合不上闸或者不能分断等严重现象发生。
额定电压:(V)额定电压分额定绝缘电压和额定工作电压。额定绝缘电压是最大额定工作电压,最大额定工作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如果标注400V,一般指的是额定工作电压。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绝缘电压为660V。
剩余电流动作值:(I△n)指的是制造厂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动作值,达到该剩余电流值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必须可靠的动作跳闸。
剩余电流不动作值:(I△n)指的是制造厂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不动作值,小于该剩余电流值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规定的条件下不许动作跳闸。
分断时间分类:分断时间分为:1、一般型、选择型(S型)、延时型三种。一般型——分断时间不大于0.3s的灵敏度较高的动作特性。2、选择型(S型)——分断时间不大于0.5s,下一级保护装置动作了,上一级就不动作,下一级保护装置失灵了,上一级再动作,达到分级保护的目的,适合作总保或分支保护。3、延时型——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一体式)上,分断时间大于0.3s和剩余电流继电路(分体式)分断时间大于0.5s的都属于延时型。它有最大分断时间和极限不驱动时间两类参数,制造厂一般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明。
极限不驱动时间: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施加一个大于剩余电流额定动作值而不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的最大延时时间,这个极限不驱动时间在选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它是实现分级保护的必要条件。
延时重合闸:指的是剩余电流动作跳闸后,到自动重合闸主回路闭合为止的时间。短路、过电流动作跳闸后不能有自动重合闸。
分级保护为了避免发生越级跳闸或各级同时跳闸,有以下四个必要条件:
一是各级保护的额定动作时间和不驱动时间差别。上一级的动作时间和不驱动时间要大于下一级的动作时间和不驱动时间,总保护应选用时间为0.5秒,不驱动时间为0.3秒剩余电流保护器;中级保护应选用动作时间为0.3秒(0.2秒),不驱动时间为0.2秒(0.15秒)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末级保护应选用动作时间为≤0.1秒,不驱动时间为0.04秒的剩余电流动保护器。
二是下一级的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不应大于上一级。如果下一级的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大于上一级,当发生剩余电流达到上一级保护的动作值而未达到下一级保护动作值时,就会发生越级跳闸。
三是末级保护必须选用2P或4P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若选用单级、二级或三级、四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这两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N线(零线)不能断开,始终与系统N线(零线)连接在一起,当该保护范围内的线路或者设备的相线与N线(零线)接地,该保护动作,但由于N线(零线)与负荷连接,接地故障便通过N线(零线)与系统N线(零线)连接在一起,造成系统N线(零线)重复接地,导致上一级保护动作。并会误认为该用户已断电,接地故障与他无关,造成故障点不容易查出。扩大了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四是各分路出线开关的三相漏电或负荷平衡问题。也就是说各分路的最大漏电发生在同一相时段,会发生各分路未达到动作值,而总保护的剩余电流却由于各分路的叠加而达到额定动作值而动作,造成越级跳闸,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投运之前一定要做好每条分路出线的漏电电流的测试工作,尽量的让三相漏电电流的不平衡率小于10,并且要让每一相的漏电电流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的50%。否则就要进行三相漏电平衡工作,才能使剩余电流动保护正常运行,调整三相漏电电流平衡工作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是:1、查找排除最大漏电相的漏电故障。2、以分路出线为单位尽量平均分配A、B、C、三相上的单相用户,如果三相漏电不平衡率仍较大,需再进行单相用电设备的三相漏电电流的平衡调整工作。
大家在使用当中一定要搭配好,不然的话,就会发生越级跳闸或者同时跳闸的现象。
分级保护应以末级保护为基础。末级保护规定选用一般型漏电保护器,动作值和动作时间都很小,是防止人身触电伤害事故最有效的一级后备保护,所以说住宅和末端用电设备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目前,大多对末级保护的投运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相对滞后。有的装了,有的没有装,特别是一些临时用电没有装末级保护,就是装了的损坏后也没能及时更换,以至经常发生触电伤害事故或引起总保护频繁跳闸。
也就是说,事实上,剩余电流或触电事故大部分发生在末端用电设备上,而线路上主要是因为树障、断线或破瓷瓶等故障引起,这些故障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备巡视管理和缺陷处理来控制,因此故障发生相对较少,所以要减少总保护动作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人身触电危险,就必须加强末级保护的安装运行管理。而实际工作中管理末级保护又是最难的,因为它的产权属用户,需要用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