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仪器的内部零件(例如电压基准、输入分压器、放大器增益,以及失调)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漂移。好的校准方式可确保典型的小漂移不会影响测量。校准就是要发现并修正这种漂移。但有时也会有意外:仪器可能会跌落或操作人员可能会滑倒以及探测较高电压。例如,数字万用表(DMM)可能会过载,从而产生较大误差。由于数字万用表的输入有保险丝或断路器保护,所以有些人错误的认为这种情况不会造成其超标。然而,高电压可能会跳过输入保护装置,或者会在保护装置发挥作用之前的瞬间对电路造成破坏。
当我们将仪器送去校准时,我们希望计量实验室使仪器恢复至校准状态。工程师还应该收到一份校准报告,其中列出仪器在校准前及调节后的指标偏移。如果校准报告显示仪器存在较大的校准误差,可能有必要重新执行已使用该仪器完成的测试项目,进行新的测量。
校准的频度有何要求?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随仪器、环境和应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测试仪器制造商会给出典型条件下的建议校准周期;极端条件以及关键测量时,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校准。以下是关于校准周期的一些通用规则:
1. 根据用户合同、质量标准组织、军用规范或其它行业要求的规定,必须进行例行校准。在测试之前,必须考虑适用的要求,以确保满足测试设备的校准或验证。
2. 关键测量项目之前和之后。例如,完成新产品的试运行后,设计工程师将对产品进行特征分析,以确保满足技术要求,并优化测试步骤。此时进行的最终测试调整会从根本上缩短测试时间并影响收益。完备而可靠的测试要求在测试周期之前和之后验证仪器的状态。
3. 怀疑测量错误,或者仪器过载或跌落时。检查确认校准和安全状态(例如仪器跌落时造成导线与外壳短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