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的公式中,r1表示锡球半径,r2表示热电偶丝半径,k为锡球中材料的导热系数。
热量从我们希望测量的表面传递到对其进行测量的装置内——即使近似于稳态条件和稳态方程——会涉及一些有趣的数学概念。如果这种情况扩展到瞬态条件,即温度变化极快,数学的计算会变得非常复杂,且测量难度大大增加。
热电偶的应用环境——表面对流
既然热电偶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引入了复杂的热传导形状系数,在增加另一个流程——对流后,问题会变得真正复杂。所有表面都会受到三种热传递形式的影响:传导、对流和辐射。唯一的例外情况是当表面存在于真空中时,不会发生对流。
图5中所示的热图像是连接某表面的K型热电偶,上面有一块电工胶带(整个实验装置见图7)。我们能清晰看到导致Seebeck效应的温度梯度,如同胶带与金属表面之间的发射率差异。
辐射热传递差异明显。这块将热电偶固定到表面上的胶带对来自罐体表面的热流有隔热效果。因为在这块区域内传导热传递的耐热性明显提高,所以这块区域的辐射和冷却都很快。在图5中可以得出结论:胶带区域明显比金属表面看起来更亮。
而更让人产生困惑的是对对流影响的确认。使用传统红外热像仪探测因对流造成的微弱温度影响的能力非常有限。但是,FLIR GF320红外热像仪具有高热灵敏度(HSM)模式,带有连续图像帧间差分功能,能够探测微量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