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总有一些人被过去的经验触动,成长和进化。
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在清华大学工作时就参与了部分CIMS项目,是CIMS从潮起到潮落的亲历者与观察者之一,文中一些事实经过由他讲述并经我考证。
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Joseph Harrington博士首次提出了CIM(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理念。它的内涵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进而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后来,基于CIM理念的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趣称“席梦思”),在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重视并大规模实施。
自此,CIMS的理念、技术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年对于CIMS的定义与今天的工业互联网极为相似:
“CIMS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现代制造类企业的理念。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三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达到产品上市快、高质、低耗、服务好、环境清洁,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今天,我们说工业互联网由三大体系构成:网络、平台、安全。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那时,人们说CIMS的概念由三大部分支撑: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是对象,计算机是手段,集成是关键途径。
今天,我们憧憬工业互联网的未来时,经常谈到的转变就是三个“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那时,人们提出CIMS的现代化特征是五个“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绿色化。
今天,我们强调三重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
那时,人们认为,可将CIMS技术的发展从系统集成优化发展的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
我国“863 /CIMS主题”分别于1987年、1993年和1997年,启动了这三个阶段的工作。
我国许多企业先后引进或建设了自己的CIMS。
前景一片大好,美国未来学家认为,到2030年80%的美国企业将实现CIMS。
资料显示,自1989年以来,“863 /CIMS主题”已在我国机械、家电、航空、航天、汽车、石油、纺织、轻工、冶金、煤炭、化工、邮电、服装等行业中的210家企业实施各种类型的CIMS应用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