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破与立,需要建立新范式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正视物联网项目高失败率的现实,也许有助于你更好的前进。

关于各种失败项目的复盘,网上的文章很多,我也曾经写过《工业互联网的寒冬将至》一文进行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再讲一个悲伤的故事。

知名导演吴宇森在2000年左右,接受了米高梅公司的邀请,去好莱坞拍摄战争大片《风语者》。这部电影,当年可谓万众期待。故事背景是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男主角是当时的一线巨星尼古拉斯·凯奇,剧组的发布会是在白宫召开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不过,吴宇森运气太不好,影片刚开机就开始下暴雨,这雨一下就是整整两星期。

这场持续暴雨直接造成了制片人和导演吴宇森之间的矛盾。

制片人给吴宇森下了个指令:“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这两星期的戏直接删掉,别拍了;另一个选择是,从后面的剧本里删掉两星期的戏份。总之,这部电影不仅时间上不能超,预算上也不能超。”

吴宇森坚决不同意,道理很简单,删戏之后故事情节肯定不连贯,这对导演来说,等于是砸自己的招牌。

谈判、吵架、最后制片人折中,让吴宇森可以自掏腰包,补拍删掉的戏份。结果,吴宇森愣是咬牙每天掏将近100万美金,完成了补拍。

然而,因为补拍导致延期完工,《风语者》根本来不及在原定的6月暑期档上映,只能拖到11月份。没想到,就在那一年,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人都陷在悲痛当中,尤其对战争剧的兴趣降到了冰点。

这部电影最终亏得血本无归。几年后,米高梅破产了,吴宇森也离开了好莱坞…

从工业的角度审视,整套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尤为重要,吴宇森延期并超过预算的做法,破坏了整个生态的协作体系。

再说回工业互联网。

制造企业的经营者就像是制片人,而在企业内部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吴宇森”导演往往是CIO。系统的改进是没有边界的,CIO在追求物联网、人工智能、敏捷开发等最新最酷的技术和手段时,可能会忘记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贴合企业实际,预估潜在风险,追求投资回报率ROI的最大化。

工业互联网最终要符合工业的本质规律。任何高新技术手段,不聚焦于工业应用本身,都会舍本逐末、问题多多,最后流于形式,导致失败。

工业互联网这个“金锄头”,最终要靠“耕地”质量和效率来考核。

制造业需要的是可靠、稳定、被验证过的成熟技术。工业互联网并不只是一次技术迭代,更是一种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