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科学向全世界开放的黄金时代。而基础研究,则是工业软件的魂魄。

当时的半导体巨头如惠普HP、泰克和德州仪器TI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CAD部门,将SPICE程序进行改编,为自己部门所用。整整十多年,产业界与学术界进行大规模地知识吞吐和交换,多个版本不断迭代演化,SPICE功能也是发展迅速。到了1993年伯克利最后一次更新版本的时候,SPICE达到了巅峰的位置,它的求解算法已经炉火纯青。这种大规模的商业+学术的无私合作,是制造业发展史上十分罕见的一幕。随着SPICE逐渐开始出现商业化版本的时候,这个EDA工具软件,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工业的影子。

正是这种奇特的学术与产业的哺育与反哺现象,也间接地打造了美国EDA软件在全球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它深深地扎根在了美国的土地上。在全球软件领域,无论是哪种类别的软件,美国之外基本上都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除了EDA软件。这听上去,真的是一个奇怪的悖论:软件源代码广为开放传播的伯克利,反而造就了本土化最成功的软件霸主地位。

第二代EDA:走出封闭塔

SPICE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EDA软件更多的功能,需要更加商业化应用的接班人。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自动化软件也开始出现第二代旗帜。当时最有名气的三家马车中,Daisy Systems和Valid Logic出售自有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工作站也是自己开发的;Mentor Graphics则开发专用软件,捆绑在Apollo工作站上。

这三家基本上都是软硬件在一起,看上去跟第一代EDA差别不大,然而时代不同了,全新的赛道出现了:那就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

当时半导体的世界,就跟“大陆漂移说”一样,所有五大洲都是一体的。IC的设计队伍,都在强大的半导体公司,从头做到尾。设计是一门高门槛的技术活儿,它是由庞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的设计部门自己完成的,如IBM、GE的内部设计部门(In-House)。可以想象,复杂的逻辑和物理设计、库和过程开发、封装,都在一个团队里面。这是一个封闭的金字塔,一般人难以走进。

然而,ASIC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封闭的局面。电路的设计不再是那些大型半导体厂商的专利。二者都是集成电路,但设计者们的理念已经完全不同了。设计自动化的软件商们创造了一些半定制和定制方法,使得系统设计师们不需要了解通用IC的物理版图、加工工艺,就可以利用编程语言进行设计。

相比那些硅片公司的内部设计团队,ASIC的体量更大、需求更容易满足。而系统设计者远比那些内部设计团队更加开放,EDA软件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这大大地加速了EDA设计从业人员的数量。这也意味着独立的EDA厂商,可以单独为半导体厂商服务。而Daisy这个好听的名称,也成为后来EDA软件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