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大客戶在断供海思后追加的订单,分析机构预计,台积电第三季营收将较第二季度增长5%以内,全年营收增长15%~18%的目标将顺利达成。

截至发稿时,台积电股价在台股早盘交易市值已增长至959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300亿元。

一个时代的终结

英特尔此番放弃纯IDM(垂直整合)模式,将部分最新制程产品交由台积电代工,也引来颇多质疑。彭博社便直言论断,这预告了英特尔乃至于美国主导半导体的时代画上句点,其产生的影响将扩及硅谷之外,牵动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

同时,市场机构也普遍不看好此次合作,因为英特尔让台积电代工并不容易,与前者竞争的其他客户可能会反对台积电优先考虑英特尔的需求。并且台积电可能不愿为英特尔增加大量新产能,因后者日后有可能转回自己的工厂。

对此,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对于身处困境的英特尔而言,选择代工之路与其说是转向,不如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竞争对手如AMD、苹果、三星及华为都依靠先进制程,在不断蚕食英特尔的优势领地,且势头迅猛,如果不做出让步,英特尔的优势恐怕会变得更少。

但对于英特尔拥抱Fabless(无晶圆厂设计)模式,也有业界人士持乐观态度。罗国昭告诉记者,将部分产品交由台积电代工,并不意味着英特尔会就此全部放弃IDM模式。何况,英特尔目前的产线更多被14纳米填满,将需求优先度不高且出现延期的7纳米交由第三方代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台积电与英特尔的“竞争”关系,罗国昭表示,二者业务模式只是在生产芯片这一环节看似重合,实质二者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台积电的技术核心其实沿自IBM,与英特尔有本质区别。”罗国昭指出,看似同一个制程,但实际双方在芯片晶体管的具体实现方式上并不一样,因此,市场不必担心二者的竞争关系会给双方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据罗国昭透露,事实上,两年前英特尔便帮助台积电优化过ARM架构,双方也一直都是产业链合作伙伴,目前英特尔FPGA 系列以及车用 AI 芯片也都在台积电进行生产。

但罗国昭也承认,英特尔的改变意味着一个依靠IDM模式自给自足的巨头时代的结束。而这种改变会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由于英特尔目前与台积电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因此该传闻也格外受到业界关注。不过按此趋势,台积电明年上半年先进制程产线仍将维持满载。此前,市场一度猜测,因美方禁令台积电停供华为海思后,将导致明年7纳米制程出现产能空缺。

       责任编辑: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