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性:在计划外业务需要时,访问更多数据存储容量的能力对公司来说是救命稻草。同样,公司可以迅速而轻松地缩减规模。当公司开始考虑创建数据湖,以便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物联网数据或其他大型数据集时,公共云无限的存储容量就发挥了作用。数据湖的设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据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设想将获得动力。

可访问性: 无论人们在哪里工作,云存储允许最终用户在任何设备上访问和共享数据。这种类型的连接可以提高协作、生产力和业务灵活性。

异地管理和维护:无论如何维护存储资产,在on-prem(预置型)的场景中,磁盘崩溃、组件故障、设备故障等问题,都是IT部门必须处理的紧急情况。在云场景中,这都可以交给供应商来处理。

持续更新:使用预置型存储硬件的组织必须注意他们的设备老化和过时等问题。但云存储供应商会不断提供更新,作为正常业务流程的一部分。

备份的好处:备份数据对于业务连续性一直很重要,但在勒索软件攻击较多的时代,备份数据变得越来越紧迫。很多勒索软件攻击时,会对数据进行加密,并要求企业支付资金来解锁数据。大多数大型企业在二级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但云存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替代方案,企业无需维护冗余的设施,也可以在不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恢复数据。

灾难恢复: 灾难恢复包括在不同的位置维护生产环境的镜像,以便在发生灾难时将其激活。与拥有和运营一个可能永远都不需要的辅助灾难恢复站点相比,将灾难恢复放到云中很有前景。最棘手的部分是要弄清楚,是要自己动手还是采用云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还是与第三方恢复供应商合作。一旦公司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按一下云端的一个按钮来启动服务器和存储,他们就可以开始使用基于云的灾难恢复来运行生产工作负载,以防主数据中心的容量不足。最终,灾难恢复可以提供工作负载的移动性。未来会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地点。

云存储面临的挑战

定价问题:是的,云存储很便宜,但要精确确定成本以进行准确的预算和预测并非易事。存储分为三大类:需要频繁访问的热存储或活动数据、不需要频繁访问的冷存储或数据,以及出于合规或管理法规原因而保留的非活动存档数据。当组织必须在不同存储层(例如标准、智能、标准非频繁、单一区域非频繁访问和深度存储层)之间做出选择时,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价格会随着用户转向冷存储形式而下降。

还有一些组织可能面临没有预料到的额外成本。例如,云供应商对数据访问(get请求和put请求)和数据移动(出口请求)收费。业务需求一直在变化,因此公司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访问曾经认为不常访问的数据,这会转化为公司的额外费用。现在有第三方供应商可以帮助企业对数据进行分类,确保数据在合适的层次,甚至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数据进行“修剪”,以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