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预测2025年全球生成的数据为175ZB,而2019年全球生成的数据为41ZB。这些数据的存储需要不同介质设备将继续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硬盘和闪存都在满足这一需求。提供实际数据的HDD是承载数据海洋必不可少的。而闪存用于在数据库中定位数据或建立索引。应用和相关服务的持续增长意味着这两种存储类型的数量都将增长。

在西部数据,希捷,东芝这三家大型硬盘供应商里,TrendForce报告,希捷的硬盘出货量达到了3150万,同比下降14%,西部数据出货量约为2935万,年同比下降3%,东芝硬盘出货量约1635万,年同比下降20%。但是近线存储硬盘产量达到1500万,年同比增长41%;近线存储指的是数据访问量频次不高,但是不知道何时会突然用到的数据。目前主要是大容量的机械硬盘。

虽然2019年硬盘出货量大幅度下降,但是按照硬盘容量的销售来看,还是处于历史高水平。希捷2020年最新财报就显示,随着大容量存储方案需求的提升,第一财季EB出货量接近创记录水平。希捷正在增加业界16TB硬盘的出货量,以满足强劲的客户需求。

于此同时,闪存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占有全球4成的存储器市场份额,存储器占到其半导体业务的8成以上的三星电子业绩下滑达29%,跌至行业第二。主要要原因是在2017-2018年由于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扩大等因素,闪存市场经历了一个黄金期,各个闪存公司的增产等导致2019年闪存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2019年以后随着中国公司加入存储芯片市场,长期来闪存市场依然是供过于求。

时间拉长来看,人工智能的到来对于数据基础设施的改变正在加速进行。新的时代,是需要更高算力、更智能的芯片、更灵活的存储。同时整个市场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数据基础设施将围绕包括X86、ARM、GPU、NPU等计算平台展开。海量的数据将围绕包括DRAM、3DXPOINT、NVME、3D NAND、大容量磁盘等存储设备展开。在这样的变化下,算力、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使能都需要重定义,来真正让智能技术融入到数据基础设施中,来真正释放数据价值。

关于存储技术就介绍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