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滔表示,R16的第一个特点是“能力三角”的完善,R15定义了5G的第一个版本,给出了5G的基础架构,其解决的场景以eMBB用例为主,以及URLLC的基本功能;R16在此基础上对mMTC和URLLC两类场景进行了部署,将能力三角的另外一半补充完整。孙滔认为,R16的第二个特点是OT和CT的融合,使5G更加深入工业互联网。

徐晓东表示,R16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与R15一起使5G可以接近全方位的接受各种应用的挑战。他同时指出:R16不会影响目前的5G建设和终端使用,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以软件升级为主。

R16标准的发布赋予了5G更强的生命力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增强了业界对5G技术持续演进的信心,也为我国5G新基建注入了新动能。

与会代表渡尽劫波,ASN.1审阅如期完成

作为R15的后续版本,R16规范的制定周期为18个月,原本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此前因为受R15 Late drop版本冻结时间推迟的影响,R16规范冻结时间由原定的2019年12月推迟至2020年3月;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移动产业的影响,R16 Stage3的工作再次推迟3个月,ASN.1审阅如期完成。

徐晓东介绍:“真正标志着标准工作基本完备的工作是ASN.1审阅完成,宣布冻结。常规情况下,是Stage3的功能冻结后一个季度完成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是ISO和ITU的联合标准,具体定义了信息的抽象句法)的审阅和冻结,这次是打破常规,功能冻结的同时进行ASN.1的审阅,两项工作并行开展。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能保证ASN.1的按时冻结,凝结了3GPP代表们无数不眠之夜下的贡献。”

R16是3GPP史上第一个通过非面对面会议审议完成的技术标准,标准制定过程中经历了多重挑战: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公司无法进行单点交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的肆虐导致面对面线下会议只能通过E-meeting的方式进行。

徐晓东坦言,远程沟通最初确实造成了效率低下等问题,有争议的议题更加难以收敛,3GPP的邮件系统也受到了严重挑战。“在引入电话会议系统之后,又必须协调好亚洲、欧洲、美洲三个地区的时间,以便让三个地区的与会代表都不至于非常痛苦的熬夜。”他用“渡尽劫波,如期而至”来描述R16的冻结过程。

5G标准继续向R17演进

孙滔介绍,因为不可避免的效率降低,工作组将原来一周的线下会扩展成两周线上会议,日常工作时间进一步延长。在两周的讨论期间,与会代表往来的邮件有7000多封,基本每天都在500封以上,工作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