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好产品难有好价格

不是没有厂商没有产品做出尝试,能够做到两者平衡的AIoT家电产品,会遭遇价格的怪圈。

虽然说相比之前平易近人许多,但大都集中于中高端产品线,光是单品的价格就需要数千乃至上万,与主流群体购买力重叠度不高,也不符合人们建立起来的智能设备物美价廉印象。

而中低端产品线,能够将价格拉到两三千元以内甚至是千元级别,却在AIoT能力上相较中高端存在大幅缩减。

消费者高高兴兴把产品买回家,以为自己同时占到了低价格和智能化的优点,却可能发现家电仅仅是提供了安装在手机上的无线遥控开关,而非真正的智能家居体验。

想要家电具备AIoT能力?要么是购买互联网厂商或智能设备厂商的产品,设计上有不少突破而且中低价位也有功能相对齐全的型号;要么是购买传统家电厂商的中高端型号,已经在智能化部分做出诸多尝试;或者是干脆购买中低端,搭配智能插座或是智能遥控实现“跳板式”AIoT体验。

3.还没有做好平衡的产品出现

想要价格便宜适中、AIoT部分强大易用、家电功能可靠实用,在当下的家电市场中几乎是无法完美应对的问题。

家电行业销售规模以及普遍追求的利润率,让厂商不得不优先考虑产品的成本等因素,而不是把用户真正的使用需求购买需求放在最高位置,造成了当下的困境。

曾经颠覆了互联网颠覆了智能硬件的那些新玩家们,表现得更有冲劲,至少在提供丰富AIoT能力的同时,能在家电的各项参数指标上与传统厂商优质产品看齐。

但这不是全部,影响家电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便是厂商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安装与售后服务。

不同于3C数码和小型智能设备,家电往往需要厂商协力下完成安装,因此消费者会把安装和与之关联的售后看得很重,传出安装不规范、售后服务差的消息,就很难被消费者所信任。

其实安装问题早就存在于家电行业,只不过新玩家尚未建立起信任,更容易被疏忽所牵连。

智能化很好,但不能丢了根本

1.AIoT家电也是家电

作为普通消费者,预算有限时更应该倾向哪一方面?理清AIoT部分与家电部分各自代表着什么,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AIoT是家电中的新概念,代表着对传统使用方式的颠覆,让家电有了技术规格和工业设计之外的进化方向。如通过语音或手机进行控制、可联网更新工作模式;也代表着家中设备开始产生互相联系,用户可以给出场景让家电各自工作,不再需要特地进行指定。

家电部分则代表着AIoT家电的原生能力,如空调进行室内降温升温、洗衣机清洁衣物、冰箱低温保存食物、厨电提升烹饪效率。这都是我们对家电最根本的印象,也是AIoT部分工作的前提,没有家电去各自对应使用场景,智能化做得再好也“感知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