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航空运输技术公司SITA预测,从现在到2036年,全球航空旅客数量将翻一番,每年达到780万人次,对高效身份管理系统的要求将变得更加迫切。但ibbitson也认识到,要实现更简单的航空旅行的长期愿景,必须面对重大的短期挑战。
首先,乘客需要相信生物识别技术的好处。研究人员弗雷斯特(Forrester)报告称,尽管生物识别技术使身份验证体验变得更容易,但数据的实际收集和存储正在带来新的安全风险。虽然许多用户被使用这些技术来使旅行变得更容易的想法所吸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隐私交换是值得的。
尽管如此,仍有迹象表明人们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据估计,到2020年,多达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将配备指纹传感器,10亿部智能手机将具备面部识别功能。SITA报告称,航空业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超过一半(57%)的乘客表示,他们更喜欢生物识别技术,而不是护照和登机牌。那些已经使用过这项技术的人在顾客满意度方面平均表现为8.4分(满分为10分)。
航空旅行中的身份管理工作也必须得到更广泛的全球承诺的支持,但Ibbitson表示,智能的身份管理带来的潜在回报是巨大的。
“我们需要航空公司,我们需要其他国家的机场,我们需要各国政府加入,使全世界的身份识别系统更加自动化和数字化,而今天的身份识别是基于护照文件——我认为作为一个全球社会,我们必须超越这一点,”他说。
让所有各方共同努力并向前迈进并不容易。那么Ibbitson的愿景是否现实?他相信是的。
他说:“我认为,如果你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机场,作为这项工作的核心,努力使之成为现实,虽然它不是100%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但我认为我们可以走很长的路来建立我们需要的伙伴关系和影响力。”
其他组织也参与其中。Sita的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63%)的机场和43%的航空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生物识别系统。如今,超过25万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Airways)的乘客在从美国起飞的航班上使用自己的脸作为身份证明。
这样的发展有助于证明联合起来思考身份管理可以帮助把ibbitson对未来机场的设想变成一个短期的现实。
他说:“有趣的是,许多不同的人都在试图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从许多不同的方向出发,包括商业原因、政治原因、国家安全原因;如果我们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我相信一定会发生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