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提供广泛的移动和固网业务(二者收益相当),并规划将边缘计算应用于移动和固网业务。更具体地说,为缓解网络流量造成的回传压力,并保证固网和移动网用户体验一 致,中国电信正在构建统一的 MEC,通过利用现有固网资源优势,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边缘融合(传输和内容交付网络-CDN)。平台可以根据服务类型或需求,灵活地将流量分配到不同的网络,从而通过多网络共享边缘 CDN 资源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内容的智能分发。

中国联通参与了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和港口等多个行业的边缘相关项目和举措,并与百度、腾讯、中兴、英特尔等多家公司建立了边缘合作关系。2018 年,中国联通在中国 15 个省市开展 MEC 边缘云试点项目,包括 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湖北、重 庆、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四川、天 津、辽宁、湖南等地。自 2018 年以来,MEC 在 20 个省份启动了 60 多个试点和商用项目, 旨在与全国 31 个省份的更多行业伙伴合作。

(三)在移动网络中部署边缘计算的关键问题

在调查中,5G 被视为关联最密切的边缘计算接入网络。5G 将广泛应用于边缘用例,支持率远远高于其他网络接入技术。GSMA 智库全球边缘计算调查(2018年)也曾强调,5G 是边缘用例的领先技术,但是与4G 和固网差异较小。这个调查结果不仅反映了中国 5G 网络部署 的快速,也反映了中国将利用 5G 技术推动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雄心。

尽管 5G 是最相关的接入技术,但分布式边缘在蜂窝之外也有其作用。超过 70% 的受访公司认为,固定网络也将(广泛地)用于边缘计算场景。由于接入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固定网络、短距离接入技术(如 Zigbee、LoRa)、时延敏感网络( TSN )和其他以太网技术(PROFINET IRT和 EtherCAT)可以作为 5G 接 入技术的重要替代或补充。接入技术也可能不是排他性的,对于特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不同接入技术的业务可以共享相同的 IT 资源。

对于移动网络的最佳边缘位置,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各网络设备供应商(及运营商)对最佳位置有不同的见解,侧面反映了场景的多样性。影响因素众多, 包括边缘计算应用的具体要求(时延、带宽、实时分 析、传输数据量、安全性)以及技术(边缘配置、与 云和设备的距离)和业务(实际需求、经济性)等因素。

中国的运营商和公有云公司都被视为部署和管理边缘工作负载以及应用的最佳候选者,这使得形势更加平 衡。对于运营商而言,履行这一职责,并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将是部署边缘节点的自然扩展。中国云提 供商(阿里、腾讯)已经是事实上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拥有众多优势,例如他们拥有丰富的云资产,在 以往中心云提供服务的经验,以及大量的企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