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到疫情的考验,中国移动不断加快5G网络建设,已经建起了一张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精品网络,为“5G+”融合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在全国建成了近30万个5G基站,部署城市超过300个;5G信号现已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及部分发达乡镇,并且覆盖了京雄、广深港等8条高铁,杭甬、广深等23条高速,54个机场及高铁站;疫情期间累计在火神山、雷神山等64家小汤山式医院完成5G网络快速部署,其中火神山部署36小时完成、雷神山部署72小时完成。
“‘5G定位’是中国移动融合创新能力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制造、矿山、钢铁、化工、金融、电力、交通等行业对精确的定位技术都有着迫切需求,高效、实时、精准的位置服务成为了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这也坚定了我们做好5G定位,赋能行业的信心。”陈豫蓉介绍说。
引领“5G定位”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定位技术精度的提高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帮助实现对人员、设备、物资的智能化、精细化管控,以提升效率和安全性。疫情期间来自疫情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的需求,更是放大了对高精度定位技术快速发展的诉求。也因此高精度定位技术虽然市场启动较晚,但增长迅猛、前景广阔,预计到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在会议发言中,陈豫蓉阐述了中国移动在室内外定位技术融合创新方面的布局。在室外定位方面,结合北斗导航系统和地面差分基准站,正在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组网、跨区域无缝衔接的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定位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的4400个差分基准站建设已初步建成。在室内定位方面,发挥其网络优势、标准和行业影响力,全面布局室内定位领域,以5G网络建设为牵引,打造室内室外一张融合定位网络;以面向工业交通金融行业的室内高精度平台为锚点,同时融合5G定位新技术和UWB、蓝牙等传统定位技术,满足行业差异化需求。
虽然蜂窝技术用于定位早已有之,但5G在定位能力上有望形成突破,并且相比其他定位技术更具部署成本低、适用性广等优势。比如随着3GPP R16标准的发布,5G定位精度将达到米级,定位速度、高密接入等能力也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再比如一张网同时覆盖通信、定位需求,可以充分复用现有产业链的规模成本和性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