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的类型

不同类的元件外形一样,但内部结构及用途是大不一样的,比如TO220封装的元件可能是三极管可控硅、场效应管、或双二极管,TO-3封装的元件有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二极管也有几种封装,玻璃封装、塑料封装及螺栓封装,二极管品种有稳压二极管、整流二极管、隧道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微波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等,这些二极管都用一种或几种封装。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贴片元件由于元件微小有的干脆不印字常用尺寸大多也就几种,所以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区分,但贴片二极管及有极性贴片电容与其它贴片则很容易区分,有极性贴片元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性标志。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使用贴片元件的好处

第一方面:体积小,重量轻,容易保存和邮寄。如常用的贴片电阻0805封装或者0603 封装比我们之前用的直插电阻要小上很多。几十个直插电阻就可以装满一袋子但换成贴片电阻的话足以装好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其所能承受最大电流情况下的。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第二方面:贴片元件比直插元件容易焊接和拆卸,贴片元件不用过孔,用锡少,直插元件最费事也最伤神的就是拆卸,做过的朋友都有这个体会,在两层或者更多层的PCB 板上,哪怕是只有两个管脚,拆下来也不太容易而且很容易损坏电路板,多引脚的就更不用说了。而拆卸贴片元件就容易多了,不光两只引脚容易拆,即使一、二百只引脚的元件多拆几次也可以不损坏电路板。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第三方面:贴片元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制作来说就是提高了制作的成功率。

这是因为贴片元件体积小而且不需要过孔,从而减少了杂散电场和杂散磁场,这在高频模拟电路和高速数字电路中尤为重要。综述所说,笔者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你一旦适应和接受了贴片元件,除非不得已的情况,你可能再也不想用直插元件了。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子元件怎么识别?

对于元件识别可以看印字型号来区别,对于元件上没有字符的器件也可分析电路原理或用万用表测量元件参数进行判断。判断元件类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来认识,电子元件的识别要通过表面贴装技术。

表面贴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一种电子装联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将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等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钎焊形成电气联结。和插入式封装的最大不同点是表面贴装技术不需为元件的针脚预留对应的贯穿孔,而表面贴装技术的元件尺寸也会比插入式封装的小很多。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识别图解

贴片工艺构成:

印刷(红胶/锡膏)-->检测(可选AOI全自动或者目视检测)-->贴装(先贴小器件后贴大器件:分高速贴片及集成电路贴装)-->检测(可选AOI光学/目视检测)-->焊接(采用热风回流焊进行焊接)-->检测(可分AOI光学检测外观及功能性测试检测)-->维修(使用工具:焊台及热风拆焊台等)-->分板(手工或者分板机进行切板)

工艺流程简化为:印刷-------贴片-------焊接-------检修(每道工艺中均可加入检测环节以控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