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看两个故事,关于我们电工行业,虽然故事的时间有点长了,但却很好的折射了当前的社会现象。
故事一:
张三是一名电工,大学毕业工作仅2年多的电工从业者,经过市场求职,张三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做机修电工,由于张三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很快能够独立操作,因为张三的工作主张是“设备平时的保养重于维修”,所以他主动提交建设性意见,并建立了《设备维护保养卡》、《设备维修申请单》、《设备每周动态表》等等常用管理工具,如此的管理工具,自然会给该工厂的基层管理者增加一些“所谓的负担”,之前是坏了就修,根本不注重平时的保养和维护,所以张三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困难重重,但经过上级的支持和张三的努力,随后终于能顺利完成并执行此管理工具。
一年过去了,张三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和闲暇,因为平时大家都注重保养和维护,所以设备损坏的频率也大幅度下降,自然配件仓库也不需要采购大量的备品了,张三每天的工作也就是巡查一番,顺便填报维护保养表格等基础管理工具;没有设备维修,生产也一切正常,张三就开始利用时间,坐在电工房里学习。
又一年快过去了,张三的劳动合同也即将到期,在劳资双方共同协商的时候,张三提出自己的工资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得到晋级,这个理由也合情合理,毕竟工作已经两年,不能再根据两年前的月薪定位现在的月薪(张三两年合同期内的薪水是2500元/月,此次要求加到3000元/月),可最后的结果是:张三得到的是一纸《解聘通知书》,理由是:“张三工作较懒,经常躲在电工房看小说”,该通知书是这家民营企业的副总签发的,张三也未提出任何质疑,结清工资,打包走人。
故事二:
张三离职了,自然还得招聘一位机修电工来接替张三的工作,于是通过该企业内部某个管理人员的介绍,李四来到该企业(每月薪水为3500元/月),李四的过去无人知道,仅介绍人知晓,李四的技术水平如何,这里先不做评价,李四不愧叫李四,四大特长:
1、说话,相当有水平,见到任何管理人员都是非常礼貌,人际关系处理的相当和谐。
2、公关能力,举一个例子,在该企业分夫妻房的时候,本来李四是没有资格的,但李四运用交际手段拿下主管分房的领导,获得资格。
3、李四在机器设备维修上,基本上都是采用“更换配件”的方式,此种维修方法,自然要做常规物料的库存,所以后来,一个电工房已经不够放置物料,最后经过领导们的层层会议讨论和决定,增加了一个电工物料仓库,由于该企业采购设备配件又没有严格的审查手续,自然各类货色的配件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仓库中。
4、李四在工作中,很会替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减轻工作量”,尤其是减轻“设备保养维护”这些繁琐卡片的自检和盘查,以前是基层管理者填报的表格,每个月月底李四都会亲自填好上交,方便了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部分基层管理者都觉得:还是李四的技术好,我们都不做平时保养,人家李四还是能够搞定维修。这些话多了,自然就传到更高层的管理人员的耳朵里,于是,该企业上下部分管理者都认为:李四的技术确实好。
连高层管理者都认为李四的技术真的好,那么部分对此有异议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呢?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某一天,空降的一位管理者加盟该企业,通过走访查证到李四的作风,同时查到李四的幕后组织,便通过组织变革的方法,将李四等人划离生产序列,转到总务系统管辖,如此一来,李四就失去了“靠山”,通过后续的几次设备维修,同时该空降管理者主动与采购人员加强设备配件的审查力度,平时完全做到“下马观花,走动管理”的方式,让李四没有空子可钻,李四最后抱着尝试的心态,再度使用糖衣炮弹轰炸空降管理者,可这位空降管理者根本不买账,李四终觉大势已去,罢了罢了,恰好合同到期,便以“工资太低”的借口离开。
两个电工的故事我讲完了,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两种电工,你更看好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