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补偿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一般都是用有功功率/视在功率=cosφ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作用要先从无功说起话说那无功是这样的:功率的一部分能量用来建立磁场,作为交换能量使用,对外部电路并未做功,它们由电能转换为磁场能,再由磁场能转换为电能,周而复始,并未消耗,这部分能量称为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并不是无用之功,没有这部分功率,就不能建立感应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就不能运行。除负荷需要无功外,线路电感、变压器电感等也需要。具体的好处就是很多很多:随便举几个!补偿无功后可以提高电压、降低线损、减少电费支出、节约能源、增加电网有功容量传输、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电容器补偿原理
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
电容器的补偿方式哪几种。适用于什么场合。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方式分为三种:个别补偿、分组补偿和集中补偿,均适用于电流负载的场合。
个别补偿就是将电力电容器装设在需要补偿的电气设备附近,在使用中与电气设备同时运行和退出,个别补偿处于供电的末端负荷处,它可补偿安装地点前面所有高、低压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无功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的无功输送量,使得整个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减少。
分组补偿,即对用电设备组,每组采用电容器进行补偿。其利用率比个别补偿大,所以电容器总容量也比个别补偿小,投资比个别补偿小。但其对从补偿点到用电设备这段配电线路上的无功是不能进行补偿的。
集中补偿的电力电容器通常设置在变、配电所的高、低压母线上。将集中补偿的电力电容器设置在用户总降变电所的高压母线上,这种方式投资少,便于集中管理;同时能补偿用户高压侧的无功以满足供电部门对用户功率因数的要求。但其对母线后的内部线路没有无功补偿。
扩展资料:
电容补偿就是无功补偿或者功率因数补偿,补偿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采用欠补偿方式。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的相位特点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同相位;在纯电容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90°;在纯电感电路中电流滞后电压90°。从供电角度,理想的负载是P与S相等,功率因数cosφ为1。
此时的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为最高,而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假设系统中的负荷,全部为电阻性才有这种可能。电路中的大多数用电负荷设备的性质都为电感性,这就造成了系统总电流滞后电压,使得在功率因数三角形中,无功Q边加大,则功率因数降低,供电设备的效率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容补偿
电容补偿什么作用
电容器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其作用也不同。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常采用电解电容器作为控制电路中的滤波元件,用无极性的电容器串联在压缩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中,使电动机启动绕组在启动时,电流领先运行超过启动电流一个相位角,从而得到启动转矩,使电动机容易启动。
电容补偿公式
以感性负载有功功率1KW、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所需电容补偿量:
有功功率:P=1KW
视在功率(功率因数0.7时):S1=1/0.7≈1.429(KVA)
无功功率:Q1=根号(S1×S1-P×P)=根号(1.429×1.429-1×1)≈1.02(千乏)
功率因数0.95时的视在功率:S2=1/0.95≈1.053(KVA)
无功功率:Q2=根号(S2×S2-P×P)=根号(1.053×1.053-1×1)≈0.329(千乏)
电容无功补偿量:Qc=Q1-Q2=1.02-0.329≈0.691(千乏)
扩展资料:
电容补偿就是无功补偿或者功率因数补偿。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 电力电容补偿也称功率因数补偿,(电压补偿,电流补偿,相位补偿的综合)。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的相位特点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同相位;在纯电容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90°;在纯电感电路中电流滞后电压90°。从供电角度,理想的负载是P与S相等,功率因数cosφ为1。
此时的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为最高。而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假设系统中的负荷,全部为电阻性才有这种可能。电路中的大多数用电负荷设备的性质都为电感性,这就造成系统总电流滞后电压,使得在功率因数三角形中,无功Q边加大,则功率因数降低,供电设备的效率下降。
功率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用cosφ(即φ角的余弦)来反映用电质量的高低,大量的感性负载使得在电力系统中,从发电一直到用电的电力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相当一部分电能,经发、输、变、配电系统与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往返交换。
从另一个方面来认识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并非无用,它是感性设备建立磁场的必要条件,没有无功功率,我们的变压器和电动机就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设法解决减少无功功率才是正解。
实际应用中,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相位差为180°称作互为反相,可以利用这一互补特性,在配电系统中并联相应数量的电容器。
用超前于电压的无功容性电流抵消滞后于电压的无功感性电流,使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成分增加,cosφ得到提高,实现了无功电流在系统内部设备之间互相交换。这样就减少了无功占用的部分电源设备容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也就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补偿的基本原则
1.欠补偿
补偿的电容电流要求小于被抵消的电感电流。补偿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感性无功电流,令cosφ小于1但接近1。
2.全补偿
按照感性实际负荷电流配置电容器,IC=IL将感性电流用容性电流全部抵消掉,令cosφ等于1。
3.过补偿
大量投入电容器,在全部抵消掉电感电流后,还剩余一部分电容电流,此时原感性负载转化为容性负荷性质。功率因数cosφ仍然小于1。
在以上的三种情况中,按电路规律进行分析后,确定补偿的基本原则为欠补偿最为合理。全补偿在RLC混联电路中,如若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相等时,系统中就会发生电流谐振,设备中将产生几倍于额定值的冲击电流,危及系统和设备安全。
过补偿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当系统负载性质转换为容性时,在功率因数超过1以后,反而降低。而且在超过l的同时也可能引起电路电流谐振。以上两种补偿方式显然都不可取。
补偿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采用欠补偿方式,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则要求小于1,并且尽量接近1。为了防止谐振,一般将上限确定在0.95。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容补偿
电容补偿什么作用、补偿电容,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