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属于济南市

不属于。德州市是山东省地级市,不属于济南市管辖。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境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

德州市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扩展资料

区划沿革

德州在夏、商时为有鬲氏(鬲国)、有穷氏,系侯国。秦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后置鬲县,至北齐废鬲县。汉置安德县,后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又先后设置广川、长河、将陵、陵州、陵县、德县。自秦至今2200余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时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时在《尚书·商贡》中隶属兖州,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战国时分属齐、赵二国。秦分属齐郡、钜鹿郡、清河郡、上谷郡。汉分属青州平原郡、济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分属平原国、清河国、乐陵国、乐安国、济南郡。

南北朝时期分属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郡。隋代分属兖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齐郡。唐代分属河北道德州、贝州、棣州、齐州。北宋分属河北东路、右京东东路。金时分属山东西路、东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

元代属燕南河北道、中书省河间路、济南路。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东昌府、京师河间府。清代分属山东济南府、武定府、直隶天津府、河间府。民国初期分属山东省济南道、东临道、武定道和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分别直属山东、河北省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各县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渤海区一、二、三专区,津浦铁路以西各县先后属冀南、运东六专区及沧南专区,齐(齐河)、禹(禹城)部分属冀鲁豫一、四专区。解放战争时期至1949年分属渤海区二专区、泺北、沧南专区和冀南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州专区,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专区合并而成。辖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德平、德县、平原、禹城、齐河、陵县及德州17个县(市)。

德州专区,区划屡经变更。1952年10月,将1950年划归河北省的恩县、武城、夏津划回德州,同时将原属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划归河北省。撤销陵县,原陵县所辖划归德县。

1956年至1961年,德州专区撤销,原辖的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划归惠民地区,齐河、平原、禹城、夏津、武城、德州、德县划归聊城地区。同时,撤销德平县,原辖的区域分别划归临邑、德县、商河、乐陵。撤销恩县,原辖的区域分别划归平原、武城、夏津。

1961年7月,恢复德州专区,所辖乐陵、临邑、商河、济阳、齐河、平原、夏津、武城、禹城、陵县(196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德县为陵县)、德州市划归德州专区。

1964年12月,将原属河北省的宁津县和庆云县划归德州专区。1967年,德州专区改为德州地区。辖德州、乐陵、禹城、临邑、平原、夏津、武城、庆云、宁津、陵县、齐河、济阳、商河13个县(市、区)。

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商河、济阳两县和齐河县的桑梓店、大王、靳家3个乡划归济南市。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改设地级德州市,将原县级德州市改为德城区。新建地级德州市行政区划与原德州地区行政区划相同。

199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德州经济开发区。1999年,德州市辖德城、乐陵、禹城、临邑、平原、夏津、武城、庆云、宁津、陵县、齐河,共1区2市8县,67个镇126个乡5个街道。

2000年,德州市对乡镇进行了调整合并,辖1区2市8县,77个镇37个乡11个街道。200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2012年3月,德州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12月,陵县撤销,设立陵城区,德州市辖德城区、陵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宁津县、齐河县、临邑县、平原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共2区2市7县2个开发区,91个镇,16个乡和27个街道。总面积1.04万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州

参考资料来源:德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德州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德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区划沿革

山东格瑞德集团限公司怎么样

山东格瑞德集团——您身边的中央空调定制专家,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中央空调支柱企业。集团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员工2000多人,总资产15.3亿元,年产值近30亿元。是中央空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集中央空调、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及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命名的“德州·中央空调城”的支柱企业。

以中央空调和复合材料产业为主导,集团下设销售工程公司、主机公司、空调公司、复合材料公司、风电公司;拥有以集团为中心,划分京津唐、东北、西北、华北、南方五大区域,以北京、沈阳、兰州、潍坊、武汉等大中城市办事处为基点,辐射全国的销售、安装、服务、配套体系网络。

远大科技集团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远大集团是一家以独创技术为理念、以保护生命为信条的企业,远大所有产品和服务,从本质上优化着人类生活和地球环境。远大集团总部在中国长沙,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

远大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1988年以3万元创业,1995年以来无贷款,一直以滚雪球方式发展。自1996年开始已成为全球销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电空调制造企业。公司开发了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中央空调末端产品以及空气净化机,并从事建筑节能改造及中央空调交钥匙工程,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再生燃油服务。

远大的主要产品均为自主创新,远大的所有服务均以节能、减低用户开支为中心。“我们保护生命”是远大的口号。远大希望,用方便的空气健康的产品让人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通风产品和建筑节能技术使用户节能70%以上,以降低能源使用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地球暖化。远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做对社会贡献不大的产品和生意。

远大始终秉承科技创新、健康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坚持做非电空调。其产品通过利用工业废热(蒸汽、热水、烟气等)或燃烧天然气、柴油、再生油来制冷,对比电空调节能2倍,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全球的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远大非电空调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了坚实的口碑。遍布全球的运行良好的机组项目和产品,成为了远大品牌推广的永久而强大的动力。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发布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远大空调以品牌价值57.38亿“榜上有名”,蝉联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第一品牌。

法定代表人:张跃

成立日期:1992-06-20

注册资本:50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湖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06168065712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英文名:Broad Group

人员规模: 1000-4999人

企业地址: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远大三路6号远大城

经营范围:自营经批准的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未规定许可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央空调行业究竟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去发展

中央空调行业究竟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去发展

由于中国城镇化加速及楼市的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空调市场零售额为1147亿元,同比增长15.5%,线上渠零售额为350亿元,同比增长42.1%;线下渠道零售额为798亿元,同比增长6.8%。整体零售量达3322万台,同比增长11.5%。其中,线上渠道零售量达1173万台,同比增长30.6%;线下渠道零售量达2149万台,同比增长3.2%。

从中央空调市场占有率来看,2018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以17.03%的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国内中央空调行业。其次,美的市场占有率为15.29%,位列国内家电品牌中央空调市场占有率第二。

2018年,尽管房地产调控等一些宏观政策影响到部分产品的发展,但整体中央空调市场发展仍将面对很多机遇。

节能环保乃仍是大势所趋,节能环保 空调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将节能贯穿于空调产品的同时,也需要将节能融入生产过

程中。节能无疑会带来空调行业带来挑战,于此同时,应该看到节能会给予空调产业链发展的新阶段。

德州学院怎么样

简介:德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之沃土,汲取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之灵韵,秉承艰苦创业与励志育人之精神,不断谱写教书育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71年,历经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德州学院三个时期。1971年5月,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文革”中诞生,经历了启程的步履维艰,在规范和超越之中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3月,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教育学院、德州市直业余大学三校合并办学,组建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开启了综合性办学之路。1999年以来,又先后并入了5所职业院校,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更加凸显。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本科层次的德州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标志着学校从普通专科学校向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德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6年11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9月,被山东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区位优势 学校座落在素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老运河重新发挥重要作用。京沪高铁等线路的开通,更是将德州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德州历史源远流长,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有大禹治水、董子读书台、刘备署理平原县、明清运河故道、苏禄国王墓等历史文化古迹,涌现出董仲舒、东方朔、祢衡、窦建德、颜真卿、邢侗、任继愈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德州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丰厚的地域资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定位与特色 学校立足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努力建设富有区域特色、具有国内影响、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高水平大学。注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培养“厚德品质、全球视野、追求卓越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确定了“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高质量成才率、高社会满意率的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凸显。注重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加大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大力实施科研项目落地工程,逐步形成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管学科为主体,服装、新能源、食品生物、材料化学、食品经济等特色学科引领的纺织服装、能源机械、食品生物、化工制药、信息管理优势专业群和具有传统优势的教师教育专业群。注重突出地域特色,确立了扎根德州、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的服务定位,围绕山东省实施一圈一带战略和德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加大校地协同创新力度,把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相对接,把人才培养与地方需要相对接,加大企业行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力度,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学校特色。注重突出文化特色,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浸润淳朴厚重的区域文化特质,不断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励志育人”的办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全校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着力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74.9万平方米,科研教学设备总值13437万元,馆藏图书193万册,中外文印本期刊1787种,电子图书42万种,电子期刊13700种,中外文数据库共计26个。建有各类实验室138个、语音室14个、多媒体教室120个。注重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点达到8000多个,无线接入点30个,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增加到1800Mbps,数字精品课上网门数达480多门,电子邮件注册用户总数7700多人,数字资源43000GB,其中电子图书8000GB。建有系统集成的学校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图书借阅、财务综合收费、手机教务、学生管理、用电管理、校园网收费等方面的“一卡通”管理。占地1200亩的校区东扩工程和老校区改造正在分期进行,经过2年左右的建设,一所布局科学、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与德州“三河六岸”连为一体,成为鲁西北大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智、历练成才的良好平台。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745人,其中专任教师1238人,博士153人,硕士593人,教授108人,副教授42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风气。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1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拥有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拥有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3人、山东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4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山东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拥有德州市首席专家4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8人。学校大力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拥有双师型教师166人,近三年选派75位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聘请相关企业和产业领域的130位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我校的特聘教师。学校还聘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兼职教授128人,其中院士5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工、管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部分重点专业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格局。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微生物学三个专业研究生。设有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275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1756人,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在校生研究生41人。 教育教学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3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近三年共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85项,获得省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5项。本科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考研录取率、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考生的认同,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我校就业提出表扬。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占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0%左右,其中,超过50%的学生被“211”或“985”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竞赛中,近三年获得奖励1160余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41项,特别是:2010年,在有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参加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成为山东省高等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1年,我校学生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第一名。2012年,我校学生在第七届“毕升RIGOL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惟一的特等奖;获国际市场营销大赛本科组全国总决赛第一名。2013年,我校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 科研成果 学校着力提高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基础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开发能力,其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生物物理、有机化学、纺织服装、生物科学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近三年,学校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83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19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179篇,其中SCI、EI、STP收录789篇,CSSCI核心库论文220篇,出版著作161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8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余项,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425项。 服务社会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已成为区域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实施了两期《全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与德州市所有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不断提高服务地方发展的贡献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筹集5大类380项服务课题,开展服务项目50余项。不断加大校地协同创新力度,2012年与中科院、皇明太阳能集团合作建立清洁能源研究与技术推广中心;2013年,与德州市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新型药用辅料与缓控释工程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工程实验室;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德州市部分知名企业,组建了“德州生物物理技术与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精心打造德州生物谷,为地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平台。出版了两辑《德州地域文化丛书》,为繁荣地方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获批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开展了多批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形成了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相统一的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建立了法律咨询与普及团队等14个服务团队,在地方党政决策咨询、信息服务、城市建设、两区同建、教育培训等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交流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4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开展了合作办学、互派教师与留学生、合作科研等实质性合作,学校可面向各国招收留学生到本校学习汉语和其它专业课程。每年有十几位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每年派出教师到英国、美国、加拿大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经教育部和省级主管部门批准,我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开展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合作办学,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大学开展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底特律大学开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护理两个专业的合作办学,获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首批开设会计学、环境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现已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中外合作在校生63人,近二年派出35名学生赴马来西亚、韩国和台湾交换学习,2名学生赴韩国极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我校在国外留学归来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政府机关、高校及大型企业就业,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学校成功举办“中国德州——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文化周”、“教育部俄罗斯美术艺术大师班”、中俄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对外交流的渠道和领域,提高了德州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称号荣誉 近三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连续3次邀请学校作典型发言,教育部《高教领导参考》5次刊登了学校的特色办学经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典型经验和做法20余条,学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7年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2012-2013年相继被授予“山东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高校人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教务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档案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高校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注册资本:148598.48万人民币

中央空调行业究竟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去发展、中国中央空调城,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