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本自来说,是不存在正负极的。这从电容的定义就可看出。电容C=电量Q/电势差V。式中的V是加在电容两个极板上的电压,具体哪个极板带正电、哪个极板带负电,对于电容C是没有影响的。

另外电容量和极板的面积及相互间的距离、和放置不同的介质有关,极板面积越大、距离越近,电容量就越大。

为加大电容量人们想尽了办法。但受体积和结构的限制,极板的面积很难大幅增加。记得过去上物理课老师就说过,一个法拉是非常可怕的电容量,如制成电容体积將和教室一样大。

但电容技术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科技人员对极板进行了处理并且在介质里加入电解糊,使得极板的有效面积和等效距离得到大幅改善,这就实现了电容体积的小型化( 这也是“电解电容”名称的由来 )。但代价是由于电解糊的介入,使电容器具有了讨厌的极性。所以说让电解电容具有极性,是不得已而为之,与电容属性无关。

但有一些电容虽没有极性,但在使用中也不可乱接。比如用在高频电路里的可变电容器 和一些内部结构不对称的电容器,要把处于或靠近外部的电极用作接地端,这有利于电路工作的稳定。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变容二极管的”半导体器件可以当作可变电容来使用,但它也是有极性的,接反了将无法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