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法测量原理

生物电阻抗测量,或简称阻抗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技术。它通常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将受检部位(本设计为手臂)如图 1 等效为一圆柱形均匀导体 , 血管位于其中央。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脉搏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

根据物理学上的定义,导体的电阻 R 取决于该导体的电阻率、长度及其截面积的大小。

R = ρL/S= ρL2 /V

式中 ,ρ为电阻率;S为导体截面积;L为导体长度;V为导体体积。假设圆柱导体的长度不变,导出电阻变化ΔR 与容积变化ΔV 的关系式为:

ΔR = - ρL2ΔV/V2 = - RΔV/V

上式表明容积的变化与电阻的变化密切相关 ,负号表示容积的增加将导致电阻的降低,也就是说人体受检部位就相当于一个阻值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阻,只要测得阻值的变化波形即可测得脉搏信号。给人体输入激励电流,通过人体阻抗转换为电压信号,测量此电压信号的周期性变化即可反映出阻抗的变化,最终测得脉搏信号。

脉搏信号采集设计思想

脉搏信号具有同其它生物电信号相同的特点,信号微弱、频率较低并且极易受到干扰。假设人体受检部位的等效阻值为1000欧姆,那么随着脉搏波的传递,阻抗的变化量约为1欧姆,并且此变化量的大小与检测位置、个体差异及电极系统情况都有较大关系,直接测量此信号具有较大难度。对人体而言,所产生的电信号不仅仅是脉搏信号,还要受到与之频率及幅值特性相近的其他生物电信号的干扰,同时,来自外界的工频干扰、日光灯干扰等对脉搏信号高质量提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