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电源线与其他信号线间距是否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i.禁布区

78, 金属壳体器件和散热器件下,不应有可能引起短路的走线、铜皮和过孔

79, 安装螺钉或垫圈的周围不应有可能引起短路的走线、铜皮和过孔

80, 设计要求中预留位置是否有走线

81, 非金属化孔内层离线路及铜箔间距应大于0.5mm(20mil),外层0.3mm(12mil),单板起拔扳手轴孔内层离线路及铜箔间距应大于2mm(80mil)

82, 铜皮和线到板边 推荐为大于2mm 最小为0.5mm

83, 内层地层铜皮到板边 1 ~ 2 mm, 最小为0.5mm

j.焊盘出线

84, 对于两个焊盘安装的CHIP元件(0805及其以下封装),如电阻、电容,与其焊盘连接的印制线最好从焊盘中心位置对称引出,且与焊盘连接的印制线必须具有一样的宽度,对于线宽小于0.3mm(12mil)的引出线可以不考虑此条规定

85, 与较宽印制线连接的焊盘,中间最好通过一段窄的印制线过渡?(0805及其以下封装)

86, 线路应尽量从SOIC、PLCC、QFP、SOT等器件的焊盘的两端引出

k.丝印

87, 器件位号是否遗漏,位置是否能正确标识器件

88, 器件位号是否符合公司标准要求

89, 确认器件的管脚排列顺序, 第1脚标志,器件的极性标志,连接器的方向标识的正确性

90, 母板与子板的插板方向标识是否对应

91, 背板是否正确标识了槽位名、槽位号、端口名称、护套方向

92, 确认设计要求的丝印添加是否正确

93, 确认已经放置有防静电和射频板标识(射频板使用)

l.编码/条码

94, 确认PCB编码正确且符合公司规范

95, 确认单板的PCB编码位置和层面正确(应该在A面左上方,丝印层)

96, 确认背板的PCB编码位置和层面正确(应该在B右上方,外层铜箔面)

97, 确认有条码激光打印白色丝印标示区

98, 确认条码框下面没有连线和大于0.5mm导通孔

99, 确认条码白色丝印区外20mm范围内不能有高度超过25mm的元器件

m.过孔

100, 在回流焊面,过孔不能设计在焊盘上。(正常开窗的过孔与焊盘的间距应大于0.5mm (20mil),绿油覆盖的过孔与焊盘的间距应大于0.1 mm (4mil),方法:将Same Net DRC打开,查DRC,然后关闭Same Net DRC)

101, 过孔的排列不宜太密,避免引起电源、地平面大范围断裂

102, 钻孔的过孔孔径最好不小于板厚的1/10

n.工艺

103, 器件布放率是否100%,布通率是否100%(没有达到100%的需要在备注中说明)

104, Dangling线是否已经调整到最少,对于保留的Dangling线已做到一一确认;

105, 工艺科反馈的工艺问题是否已仔细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