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电容模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同一容值的电容只有一个编码,从编码你是区分不出是哪个厂家制造的,这个对精细的仿真不利,我怀疑当初的这个做法是限制采购的某些行为。

关于电容的故事:当年互连还不强大时,EMC实验室的人也要过来指导我们pcb设计,技术不强真的容易被人指手划脚。有一种现象是他们一REVIEWED就是加电容,有个工程师叫周x容,每次过来就是往板上有空的地方加电容,我们背后都叫他“周电容”。PI推广后,我们可以设计电容的摆放位置及选取电容的容值,把原来电容过设计的单板又简化了回去,一加一减双方的绩效都不错:WIN-WIN STRATEGY!OH YEAH!

贾俊后期在产品问题分析中做了不少经典案例,当时有个产品已经发到荷兰皇家电信公司KPN, 局方测试时发现通话质量较差,后来通过PI分析后在PI型滤波电路增加一个10uF的电容解决了问题。他还和张博士一起发现并解决了PI测试中焊接电缆谐振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问题,找到了S参数转Z参的正确方法,这对日后PI仿真和测试结果的高度拟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PI这个团队大约维持了2-3年,但是成果输出是当时部门里最多的且勇于技术共享。在现在互连部老服务器中都能找到我们归档的文件。后来,我去做IC封装了,张胜利离开了公司,王瑜实习完后没有回公司(最近联系得知混得也不错),贾俊要到EMC实验室没成功也离开了华为,全青山去了北京,晋赵国“曲线救国”去了成都,最后只有吴炎京与张坤。总的来说张坤在互连部真是个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

关于EDA,IC设计就介绍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