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Xtacking技术还可使得产品开发时间缩短三个月,生产周期可缩短20%,从而大幅缩短3D NAND产品的从开发到上市周期。

得益于Xtacking架构对3D NAND控制电路和存储单元的优化,长江存储64层TLC产品在存储密度、I/O性能及可靠性上都有不俗表现,去年上市之后广受好评。

而在长江存储此次发布的128层系列产品中,已全面升级到Xtacking 2.0,进一步提升NAND吞吐速率、提升系统级存储的综合性能,进一步释放3D NAND闪存潜能。

首先,在I/O读写性能方面,此次发布的X2-6070及X2-9060均可在1.2V Vccq电压下实现1.6Gbps(Gigabits/s 千兆位/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为当前业界最高。

其次,在单die容量方面,3D QLC单颗容量高达1.33Tb,是上一代64层的5.33倍。

另外,由于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分别采用独立的制造工艺,CMOS电路可选用更先进的制程,同时在芯片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Xtacking 2.0还为3D NAND带来更佳的扩展性。

长江存储表示,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已成功研发128层两款产品,并确立了在存储行业的技术创新领导力。凭借1.6Gb/s高速读写性能和1.33Tb高容量,长江存储通过X2-6070再次向业界证明了Xtacking架构的前瞻性和成熟度,为今后3D NAND行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未来,长江存储将与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定制化NAND商业生态,共同推动产业繁荣发展。

龚翊(Grace)强调:“我们相信,长江存储128层系列产品将会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大的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中,128层QLC 版本将率先应用于消费级SSD,并逐步进入企业级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以满足未来5G、AI时代多元化数据存储需求。”

最快今年年底量产

今年1月16日,长江存储召开市场合作伙伴年会,在会上,长江存储就曾宣布将跳过96层堆叠闪存技术,直接投入128层闪存的研发和量产工作。

随后在上周,长江存储CEO杨士宁在接受采访时最新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128层闪存的研发进度在短期确实会有所波及,但长江存储已实现全员复工,各项进度正在抓紧追赶,从中长期来看,这次疫情并不会影响总体进度。

杨士宁还特别强调,128层闪存技术会按计划在2020年推出。也就是说此次发布的的128层QLC 3D NAND有望年底量产。

龚翊今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长江存储128层产品的量产时间大约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公司会根据量产进程的展开逐步提升良率。”

虽然在最初32层3D NAND量产时,长江存储的产品与国际大厂相比落后了4-5年,但是随着去年64层3D NAND的量产,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到了2年左右,并且得益于自研的Xtacking技术,使得长江存储的64层产品的密度进一步提升,接近于国际厂商96层产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