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及紫光存储此次剥离紫光得瑞,是否与其压缩NAND产线有关时,Gartner半导体研究组分析师、副总裁盛陵海表示,这或与其并无太大关系,主要是紫光存储想回笼资金,说明是战略上出现了收缩。
从天眼查上可以看到,2020年3月25日,紫光得瑞的第二大股东北京昂克铁克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将其持有的紫光得瑞股权,向紫光存储进行了出质,出质股权数额为58.18万元。
为何调整上海团队?
此次紫光存储宣告将要调整的产品线主要涉及DRAM和NAND。
截图来源:半导体观察IC《存储器——全球产业链分析汇总》并且,在中金公司此前出具的一份研报中所列示的半导体存储器产业链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次牵涉的存储芯片的模组业务,处在整个半导体存储芯片全产业链的后端位置。还可以了解到市场上最主要的几家存储模组厂商的名称。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数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截图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研报在这份研报中,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提到:“存储颗粒不能在整机中直接使用,模组的生产也是必要环节。DRAM模组方面,Kingston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NAND方面,三星在闪存颗粒上的优势得以延续,市占率领先。此外,闪存盘还离不开控制器的辅助,第三方厂商如群联、慧荣、Marvell都有着稳固的市场地位,我国的江波龙也有一定份额。”
有熟悉半导体行业的券商分析师日前也向本报记者称:“存储器是一个产品,一般都是IDM(指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产品销售等环节于一体)模式,只有在产能不够的情况下,厂商才会分一小部分到别的厂,做一些产业链后端的工作。”
本报记者注意到,从2018年3月,彼时成立才半年多的紫光存储,第一次在北京与媒体见面,向外界正式推出其多个闪存模组产品,并打出定位于闪存模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旗号,到2020年3月,传出裁撤上海办公室从事该业务团队的消息,也刚刚两年的时间。
那么,仅仅两年,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在媒体近期的报道中,紫光存储此次裁撤的上海办公室团队原本从事的该业务一直亏损;也有媒体称,裁撤的原因为紫光存储的销售业务与长江存储存在重叠,并且与英特尔的 NAND芯片采购协议到期未再续约;技术与市场方面出现问题,使得短期无法盈利,也或是这次裁撤该团队的重要原因。
而在近期,多位知情受访人士就这些问题向本报记者做了更具体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