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产业化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近几年来,我国太阳电池量产效率以年均0.4%~0.5% 的速度快速增长,产业化技术水平一直全球领先。我国高效PERC 太阳电池的量产化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骨干企业量产PERC 单晶太阳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突破22.6%。结合大硅片、MBB、半片、叠片、双面等组件技术,大规模量产的光伏组件的最高功率已突破400 W。大硅片、铸锭单晶等硅片技术,以及TOPCon、HDT等高效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
研发方面,国内光伏企业创造世界纪录的频率不断加快。2019 年1 月,汉能和隆基分别创造了24.23% 的SHJ 电池国内最高效率,以及24.06% 的PERC 单晶太阳电池世界最高效率。5月27 日,天合光能创造了大面积n 型i-TOPCon单晶太阳电池效率达24.58% 的世界纪录。5 月28 日,阿特斯创造了大面积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22.28% 的世界纪录。
1.1.4 光伏制造成本全球领先
受益于完善的配套环境、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以及产业规模效应,我国光伏产品的制造成本一直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多晶硅料生产已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t 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71kWh/kg-Si,骨干企业甚至已低于63 kWh/kg-Si,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至41.4 元/kg。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布局优化及原辅材等各环节持续降本的带动下,2018 年领先企业的PERC单晶光伏组件的成本降至约1.44 元/W,较2010年的12 元/W 下降了近90%。
1.1.5 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自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24 号) 以来,在各部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当年即跃居全球首位。2018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达到44.26 GW,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已连续6 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装机量超过174 GW,连续4 年位居全球首位。2018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占2018 年所有新增电力装机量的36%,高于其他能源居于首位。
1.2 劣势
1.2.1 基础研究能力滞后
1) 原理性研究积累不足。目前我国大规模量产的晶硅电池技术,其结构原理来自海外高校科研院所;其他有望量产的高效电池技术,其电池结构的原创发明人也源自海外。这给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2) 前沿性研究滞后。虽然我国在晶硅电池的研发上后来居上,不断创造世界纪录,但是在薄膜电池、量子点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上储备不足,一旦出现产业化颠覆性技术,可能会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3) 缺乏国家级实验室。基本上每个光伏产业基础较好的国家均有其国家级的研发实验室,比如,德国有弗朗霍夫实验室、美国有NREL 实验室、日本有NEDO 等,他们均通过与企业联合研发、政府合同服务等方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屡次创造了不同电池类型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并能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运营模式快速实现产业化。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均隶属于企业,未能发挥其共性技术研发服务行业的作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结合能力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