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干扰,是个常见的问题,为什么呢?可以说是因为伺服是个自动化的、高智能的产品,具有自己的大脑,设有较为全面的故障代码,和自我监控机制,是个完备的系统;是因为伺服是个应用广泛的产品,设有百数以上的设置参数,供用户调试设定到具体的环境下稳定工作;是因为伺服是个精密自动化的系统,配合里面的参数,可以把伺服调节到‘毫厘不差’的精确;是因为伺服是个数字化控制的系统,控制规范抗干扰强也易受干扰。由于智能、自动,由于应用广泛、适用性强,由于精密精确,由于敏感而易受干扰。

       伺服定位不准,回不到原点,伺服间隔出现走位偏差,等等,往往与干扰有莫大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和理解伺服,来加深对干扰,和帮助排查。其实,有心学习伺服的人都知道,“伺服”一词,源于希腊语“奴隶”的意思(百度都轻易找到)。然而这不是人们可以给他冠予这个称号,而是人类需要必须依赖电机传动的控制理想化,而专门努力研究技术突破,而产生了这么一个产品;电机运动传动控制的理想化,就是要它转动它马上转动,要它停止就迅速停止,要它转速多少它转速就多少,要它什么力度就什么力度……;达到这样效果结果的电机控制,不就像奴隶一般听话吗?!因而,欧洲科学率先技术突破,研制出这样的电机控制系统之后,就称之为伺服系统,简称为伺服,也叫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等等。我们接触伺服和了解过传统电机的都知道,要精确控制电机不容易,所以,伺服就发展至目前而言,还基本都是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配套出现的,统一品牌、相同系列、匹配功率,就为了准确控制。像我们中华文化思维不难理解:精确就敏感,敏感就易受干扰,易受干扰就需要设规范和标准来降低干扰保稳定。

       但是,国人往往对伺服技术和伺服系统认识不够深刻,对伺服书里面的那些规范、标准和要求,解读得不够到位,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系统开发研发这些复杂系统的经验,和系统培训……,绝大部分工程师,多是从一线进口机械机器长期维护维修工作走过来的,当然,他们对一套成熟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是到位的,是熟悉的,是有经验的。然而,要设计这么样的一个成熟系统,所需要的,却不仅仅是熟悉了解其工作原理就足够的,哪怕你再有经验!因为,你必须从更高度的层面出发、着眼,思考,一切出问题出故障的可能,这个系统才能驯服地、安稳地顺畅把你所需要的工作原理施展开来。因此,你不但要清楚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需要什么样的部件什么的设备去实现,而且还要熟悉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尤其要掌握他们出问题的避免,才能成就这个系统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