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对于测绘成果依法定密,并且按照保密法进行管理,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复杂很痛苦的过程,并且它要限制于公开成果的发布内容,就是要经过审图,同时它在整个测绘成果的传输、存储和使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大家去做自动驾驶这样的测试和实验的话,收集的这些数据如果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运作的话,可能不小心就违规了,因为它在存储和传输环节中都有相应的约束。
第四是地图审核。在小型区域比如园区或者在公共示范测试道路上进行测试,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面向公众发布地图,必须要完成审图。这也同时限制了对外更新地图的频率和更新效率。
第五是外资管理,外资背景企业在测绘相关数据的使用上有更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
这就是谈到的一个具体的测绘范围的界定,刚才也谈了测绘范围其实是有点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定义,“本法所称的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
对于这样的一个上位法的规定,解读就是说GPS数据属于测绘数据,连续的影像数据属于测绘数据,激光雷达数据也属于测绘数据,毫米波雷达如果探测的是静态物体的话也是属于测绘数据。
这是关于资质许可方面的一个约定,自动驾驶本身是一个新行业,测绘法很多都是比较老的法规,所以在2016年时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自动驾驶地图生产测试与应用管理的通知》,约定了从事高精度地图的测试生产和应用必须要延用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规定,在道路测试过程中要严格限制地图接触的人员范围,同时国家正在加紧出台自动驾驶地图相关的加密和审图政策。
这是在地理要素表达方面的一些限制,首先地图上是不允许表达高程的,因为高程在地理中是属于秘密的数据,所以是不允许表达的。但是当需要表达坡度时怎么办?那就采用一种替代的方式,就是阶段性表达的方式来进行表述,这种表达经过一些测试能够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但是后续可能需要更多的测试数据以及与主管部门进行交流,高程不能表达,曲率、坡度不能精细表达,限重限高不能表达,还有路面材质不允许表达,这些都是属于涉密信息。
但是它可以表达红绿灯离地面多高,高架桥上下层的高度差是多少,这种是可以表达的,以替代的方式可以解决在自动驾驶中面临的一些功能上的开发。
第三点是保密数据中对数据加密的一些影响,刚才谈到了高精度电子地图要经过偏转,这个偏转的过程跟导航电子地图可能有一点类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导航电子地图,知道偏转大概有多少米吗?偏转有上百米以及更多,这样的绝对精度是偏的,但是它在相对精度上是可以保证的。